着力点是一小块紧张部位和代表了脊髓促进部分的极其敏感的肌筋膜组织。尽管比起周围的组织来,它有一定的水肿和稍微僵硬的感觉,但是,它没有激发点的明显的结节和纤维状,在受压时它也不会散发疼痛。敏感点一般出现在肌肉附着处,经常出现在运动员认为的紧张肌肉的拮抗肌上。
实际上,Jones认为50%在身体背面产生疼痛的功能障碍都体现出在身体前面的敏感点。激发点和敏感点的另一个区别是敏感点上的触诊压力不能引发局部颤搐反应。取而代之的是,运动员打算从该点压力退缩/拉回-跳跃反应。因为敏感点有绷紧带或结节的感觉,这种跳跃反应被认为是证实敏感点存在的一种主要的标志。与主要激发点一样,敏感点在其周围的组织里也经常出现伴发点。按压伴发敏感点并不能引发跳跃反应,但是它比周围组织更为敏感。因为敏感点并不散发疼痛,但是高度敏感和限制运动,因此,曾有人推测敏感点实际上是隐性的激发点。然而,除了这些点位置高度相关外,没有更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或反驳这种观点。激发点挛缩结的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完全不同于与敏感点相关的局部痉挛形成的病理生理学。
激发点挛缩结是一个局部的肌节挛缩,它是肌浆网或肌节运动终板的撕裂所至。与之相反,与敏感点相连的局部痉挛源自神经肌肉起点,因为它的出现是对肌梭发出的牵张反射信号做出反应。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与激发点不同,敏感点并不被认为是实际的病原部位(挛缩结)。相反,它被认为是由于被促进的(高度敏感的)脊髓节在肌肉和关节中压力和劳损的诊断点,尤其该点表示承载敏感点肌肉的超敏感肌梭,也表示错误示意的牵张反射收缩。通过灭活敏感点,脊髓节的超敏感度也被减弱了,并且似乎不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和功能障碍也被消除了。此外,主要敏感点也许会刺激伴发敏感点的形成(下图是一些运动员身上普通点的敏感点释放实例)。